法眼观察 更多
 
“远离非法集资,建设
“远离非法集资,建设美好生活”普法宣传进万家为进一步严密...
·河南叶县:法官蹲守擒老赖 决胜百日
·北京铁警组织反扒神探 女警乔装打扮
·警方:防范通讯网络诈骗“四要四不六
·公安部指挥破获一特大制贩假冒齐白石
·广东严打网络贩卖野生动物犯罪
·北京铁警抓获冒充实习民警诈骗人员
·铁警严打倒票破获案件186起 查缴
·民警值守监控协助抓窃贼 前方战友对
·"垃圾跨省倾倒太湖案"二审维持原判
·"列车无烟诉讼"案今开庭 被告:不
·海南一重大涉黑案一审宣判 37名被
罪案直击 更多>> 
·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总
·习近平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
·吴邦国同志遗体14日火化 天安门等
·一见·从两场大会,看全过程人民民主
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
·自然资源部副部长:让保护耕地的地方
·习近平会见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代表
·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七地典型案例
·习近平山东行丨港通四海、陆联八方—
·王毅:一个中国原则是维护台海和平的
·时习之丨习近平格外关心这个特殊群体
 
返回首页 
热评丨警惕谣言套路,别成为流量的猎物
发布者:  发布时间:2024/5/29

“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,谣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。”一些视频、信息看起来似乎很重磅,在网上掀起一轮又一轮波澜,但实则肆意编造、空穴来风,是彻头彻尾的谣言、谎言。

昨天,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公共政策、突发案事件、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谣言典型案例。令人惊心的是,在案例中可以圈出社保、医保、洪水、火灾、行凶、学生体考等关键词,这些无一例外都连接着社会公共领域、关系到百姓利益。好在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,及时溯源并关闭了谣言首发账号。

6.jpg

网络用户不断增长,网络谣言一直没有消停,甚至以更多元的形态、通过各种渠道无孔不入。仔细分析谣言的生成,这些“爆款”生意有什么样的操作套路和逻辑?

越是“离大谱”“放大招”,越能触发“传播”键。“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,否则医保无法报销”,歪解国家医保政策,以讹传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。“中国‘天眼’变成垃圾场”纯属张冠李戴,网传图片实为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2020年发生坍塌的画面。“青海地区因洪水致数十人死亡上千人失踪”纯属编造,炒作灾害谣言危言耸听。个别自媒体臆测编造公共政策、虚构突发案件事件,尽管信源模糊、细节不清,却导致一些网友信以为真,甚至辟谣后还在盲从。

越是撩拨人心“带节奏”,越能深挖流量陷阱。越是挑动社会敏感神经,越能够“吸睛”。针对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变化,谣言制造者利用当下热点,带动公众情绪、贩卖焦虑。社会民生等领域成为重灾区,社情类话题呈裂变式扩散,谣言借助网友的关心与共情传播,引发担忧、恐慌情绪,甚至造成群体对立和社会的撕裂。

越是“熟悉的配方”,越透着金钱的“味道”。“配方如一”,却能屡屡得手。“吸睛”更为了“吸金”,说到底是变现逻辑。比如“‘体考神器’喝一口就能及格”,就是一些商家利用伪科学炒概念,为了带货赚钱。潜流之下,还有黑灰产业链在推波助澜,一些造谣者高度职业化、规模化,雇黑粉、刷好评,恶意炒作事件、操控舆论,达到引流牟利甚至敲诈勒索的目的。

7.jpg

用大量时间追更、浏览糟粕内容,不仅没有收获任何滋养,反而可能上当、“中毒”。网络谣言占用公众大量时间和资源,误导公众认知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。当人们看到网络热点时总要打个问号,看到话题不断反转时总打个惊叹号,一旦内心发出太多这样的信号,就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,社会信任基石的消解。社会信任是宝贵的公共资源和公共财富,不能被网络谣言的杂音噪音损害,干扰到社会主流价值观。

后真相时代,更需寻求真相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告诉《热评》,以批量方式曝光网络谣言典型案例,能够以正视听,让网友举一反三,起到警戒作用;对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谣言,也能进行二次辟谣和澄清。

2024年“清朗”系列行动的重点,就包括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等专项行动。相关部门在持续重拳出击,平台应持续提升完善审核机制,让谣言无处遁形。公众对奇葩离谱的信息要小心,别被这些内容牵着鼻子走,不要造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。

(文丨陶郎)

编辑:黄向坤

视频新闻
     友情链接  
求是网  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   中纪委    新华网    央视网    中央政法

   版权所有:正风快报网 | 工作人员查询 | 车辆信息查询 | 

网站备案号[京ICP备12003057-3]

       广播电视许可证编号(京)字第(03470)号  

     京网公安备11010602130013